校友风采 首页  >  手机网投平台大全人物  >  校友风采  >  正文

千里烟寻丨王晶:做记者10年,跑在新闻一线
作者:校友工作办公室     日期:2023-04-18     来源:校友工作办公室     阅读:

2017年3月,记者王晶在全国两会期间做全媒体报道

王晶,十大网投平台大全下载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新闻系111-1团支书,央媒高级记者,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。做记者10年,曾采写梨园狗市等多篇深度报道并获得社会广泛关注;多次获得部委专门表扬信。曾获“新春走基层”中央新闻单位先进个人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突出贡献奖。稿件曾获“年度交通运输好新闻”“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新媒体类一等奖”“女记者短视频优秀出镜奖”等奖项。

《壹心壹忆》,满是回忆

近期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,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回答记者王晶提问

几个大箱子里,塞满了王晶十年来最珍视的东西。王晶在北京做新闻多年,几经周转,都绝不舍得放下它们。“里面有什么呢?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我念旧。”王晶讲述道,“里面是谭诚训老师带我们做的彩版杂志,薛涛老师带我们做的新闻节目光盘,何振波老师推荐我们去实习时,一天一页的手写日记。还有程雪峰老师带我们一起做的报纸。我们是新闻系11级,所以报名取谐音而定,《壹新壹忆》,是回忆的忆。整整24个版,调查,评论,文学,图片......一样不差。当年,像自己孩子一样的报纸,被铅字印刷出来时,我们就跪在地上,一边唱歌一边叠报。这些宝贵的回忆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。”

毕业后,一些记者朋友们来到王晶家做主题沙龙,随手翻看在手机网投平台大全新闻系办的杂志、报纸,他们无一例外会称赞“天啊,你们系太棒了吧”!王晶的回答也十分自信:“当然啊!我们系的教学实践性,在全国范围的新闻系高校来讲,绝对走在前面。这不是因为我的一腔热血而下的定义,而是通过无数的实践、无限的时间,看到的真知。”

远方很远,步履不停

在独一无二、不可或缺的年纪,从辽西远到手机网投平台大全求学,一切对于王晶来说都是崭新且待探索的。那个时候没有智能手机,王晶至今还记得自己周三周四课少,于是便一个人在新图一坐就是一下午,找到一张大桌子,平摊一张张报纸,党报、都市报更新个遍,然后再上五层电子阅览室,打开电脑看百度,搜索最近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的那些文章、视频。去看,去记,去理解,去消化,这都不是作业,一切都基于对新闻事业的喜欢。

记者王晶与媒体同行一同在海上进行采访

西门的那个报摊每周都会有王晶的身影。周五的《南方周末》,王晶是一定要买的,“让无力者有力,让悲观者前行”。这句话,也是她在新闻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座右铭。

心怀皓月,致敬师恩

王晶特别感谢谭诚训老师。她讲述道,就在毕业的前几天,我们的谭老师洋洋洒洒地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,现在还印在我的脑海里抹不掉,“外圆内方”。道理不用我解释,这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在告诉他的学生们,要“外圆内方”,这个词汇矛盾吗?一点不。

谭老师其实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,他是想告诉我们追求新闻理想永远没错,但要保护好自己,因时因地。“我要特别感谢谭诚训老师,智慧博学,永远充满理想主义情怀,是我新闻之路上的一盏明灯。我也曾一度将谭老师当作我择偶的标准。”王晶笑着说。

2020年3月,记者王晶采访驰援武汉中医“国家队”

时间煮雨,岁月缝花

“幸运的是,这份喜欢,最后真成了我的职业。到现在也没打算放弃,重启30岁后的人生。”

2020年12月,记者王晶跟随中国残联走基层,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采访

第一份实习是在法制晚报社,这也是王晶自己做出的选择。“我第一次实习大概是2012年,法制晚报社的工作是非常锻炼人的,尤其是对于初出茅庐的新人来说。”王晶感谢它开启了自己的记者生涯,实习时,业务上的苦恼先不说,生活上的种种不利也让人猝不及防。王晶闺蜜在经济日报实习, 于是两人便找了个位置折中的出租房, 最后定在了天安门下一站西单的一个隔断房,地方小到一个人穿鞋,另一个人必须出去才能施展开。

有一回半夜床板塌了,王晶和闺蜜吓醒后没有任何惶恐,反倒是哈哈大笑。结果赶上隔断房清退,晚上回去旁边的屋就被拆了。“那会儿要是有人路过未英胡同,就能看到有俩“大傻子”抱着暖壶被子,躲在马路牙子上找房子。”王晶讲述着这段有趣的经历。即便这样,她们依然认认真真做记者分配的任务,后半夜3点睡是常事。第一次跑热线,第一次被采访对象骂,第一次写上版的稿子,这些经历一次次填补王晶的新闻空白,也打破了她在书本上的困惑。

王晶开始期待自己独当一面,那时的她在当天的实习日记上这样写道:看着上两会的记者忙得不可开交,我的两会什么时候来呢。暗访、去现场写会,如何拿到独家,帮记者听同期,王晶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成长,在一次次的积累中朝着自己的新闻理想不断前进。

2022年11月,记者王晶在甘肃武威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采访脱贫户

最令人佩服的是王晶持续主动学习的能力,社会新闻轻车熟路后,她又将靶子设定在时政新闻上,王晶认为:记者培养笔力,就要充实对社会现实的认知,文字不仅仅要有温度,还要有高度。而后王晶再次选择实习,把自己放到了《南方都市报》时局版。

王晶在这里的记者身上又学到了另一个技能:学习能力。新闻工作其实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工作。如果不持续充电,不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,长远下来就会被掏空,写不出新东西来。王晶举了一个恰当的比喻“读者需要1杯水,那作为记者就需要有一壶水的储备。这个是最浅显的道理,但也最难做到”。

2015年毕业,也就在这一年,纸媒开始没落,互联网时代不可阻挡地迎面而来。作为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,王晶对互联网大厂也有过向往,跃跃欲试,想去冲一下,“把自己放到不同的位置上,会不会是不一样的我?”王晶戏称道:“在搜狐半年的实习,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。”从门户push运作,到稿件的转载,再到大厂的互联网思维,王晶都基本掌握,进而完成了整个新闻的体系化学习。更重要的是,在这里王晶收获了另一波挚友。他们徘徊在做新闻与过生活,谈理想和不内卷之间。

2023年2月,记者王晶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问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

王晶认为自己天生爱折腾,想做的事,可以实现的想法,就马上去做。毕业一年后,她出乎很多人的意料,选择回到省会城市,继续做新闻。这段时期,她几乎跑遍了辽宁省所有的县(区),这也为以后她做地方新闻宣传,埋下了很多伏笔和线索,一年后,她又回到北京做记者,直到现在。“付出的东西,走过的路,不一定马上变现,但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,成为你的体系,内化进去。”这是王晶想给大家分享的。

记者王晶在宁夏沙坡头腾格里沙漠采访治沙人

“既然做记者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,一时的光鲜亮丽都是给别人看的,但过后自己会暗爽。帮了别人,是知足的,最后开心的是自己,没那么多复杂的情感。”王晶是这样定义自己的人生意义的。

云程发轫,万里可期

2018中非合作论坛、2019年“一带一路”高峰论坛、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、全国两会等等,王晶都在现场见证并用文字记录和传播。南至西沙群岛,关注高温下的守岛战士,北至新疆“蚊虫王国”,报道秘境守护,这些年来,随着人生阅历的加深,采访领域和对象也越发拓宽,在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,由王晶主笔的《天涯哨兵:绝不能把祖国的边界守小了》特稿,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好新闻一等奖,王晶前段时间还入选《中国女记者》微纪录片的拍摄。

2018年6月21日,记者王晶跟随一艘货轮出海,揭秘海员真实生活。图为记者王晶正在甲板上和水手一起刷油漆、敲铁锈

王晶始终践行记者四力,坚信做扶贫报道。要做好一篇新闻报道,就要把人物放到他最熟悉的环境中去。想要得到更多的亮点新闻,就要用脚力说话,聚焦极境之地的采访报道。想要让新闻深入人心,就要升华对温度的认知,在普通人的故事中找到情感共鸣点,常年关注普通人的故事,以此记录社会变革。王晶深耕残联、工会等民生口线多年,持续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,采写的诸多调查类报道均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。

王晶多年以来初心不变,持续更新知识体系,不断更新新闻思想和传播手段,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。为了精进新闻业务,王晶于2020年申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,目前是在读研究生,舆论学、数据新闻等多门课程均取得高分成绩。

校友寄语,与君共勉

最后王晶有一个观点愿意和大家分享,这也是她一直坚持做新闻的缘由。这个东西叫,体验。

记者是一份体验感很强的职业,它需要你身临其境,共鸣共情,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。我一个最好的朋友,同样是记者,曾在微博上这样描述记者这个行当,我觉得极为恰当,他认为记者就是和各种各样的人,以各种各样的心情与立场,面对面聊,就像演员诠释完了他的角色,然后抽离,准备体验下一种人生。就像远行的人踏过了千山万水,收拾行李,随时准备奔赴下一程。记者这份工作更能让你在有限的人生经验里,邂逅无数次相遇,体会到人间千百味。有与陌生人交流带来的快感,在某些时候甚至更甚于熟人。

2019年8月,记者王晶在高温下体验铁路钢轨探伤工的另类“蒸桑拿”

其实,选不选择做记者,每个人的答案不同。但选择了的人,答案或许一致。

歌手刘恋在综艺节目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第三次公演结束离开时,曾这样形容与大家的相遇:

“通过与这几个姐姐的接触,你仿佛游历了名山大川,去过了她们经历的世界。谢谢你们,让我不枉来这里一趟。”这样的经历与描述是如此令人动容。

记者王晶在宁夏沙坡头腾格里沙漠采访治沙人

人与人的相遇,本该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啊,我又如此眷恋着这份属于记者的不枉。“我现在关心的一个问题是,如何实现从农村人心理到城市人心理的转变,不是说孰优孰劣,而是当你确定了未来的生活圈子后,就必然要调适好自己,去理解、适应,你要保留过往生活赋予你的好的一面,摒弃不好的部分,也要以包容谦逊的心态,去与世界和社会进行广泛而深刻的互动。”

记者王晶在中国版图最西北角的中哈边境段采访“蚊虫王国”的巡逻兵

这是我前几天看到的一段评论,摘取其中一段,与你共勉。也是我现如今,正在逐步摆脱的困境。

同样,也将这句话,送给文字前的你。

有新闻系在,有老师同门在,我们跨越山海,相互支撑鼓励,更多的是温暖,走过一程又一程,足够了。

我也从不妄想我的思考,或者经历能够鼓励到谁,我们都是同路人。这就像是一种青草、岩石和冰雪消融之际的水流混生而成的状态,它会催生出很多生命,有水草,有露珠,而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用文字记下来,与你们一同享受与这世界,与你们,劈面相逢的新鲜与艰险。